【東海傑出校友】「思辨」的哲學人生-專訪林維杰

林維杰教授現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所長,大學時喜歡寫詩,後留學德國取得博士學位,專長為詮釋學、比較哲學,著作也非常多。(照片 / 鄭維棕) 東海哲學系友會

歡迎您點這裡看 Google 新聞


林維杰教授:

現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所長
2015.3 – 迄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2009.10 – 2015.3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3.8 – 2009.9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2005.1 – 2008.7 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001.8 – 2003.7 南華大學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2001.2 – 2002.7 國立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000 –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哲學博士
1990 –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1987 – 東海大學第二十九屆哲學系學士


校園記者 卓莉雯 / 東海大學校友服務網

炯炯有神的眼睛,閃爍著智慧,而幾許白髮增添歷練的風采,談吐間透露出獨特的個人想法,舉手投足間充滿哲學人文的氣息。這是林維杰校友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整個訪談中,態度從容不迫,口語輕鬆幽默,但說的話卻發人深省,刺激我們的思考。

 東海八年 緣情不滅

 林維杰先生在東海待了足足有八年之久,包括了獲得碩士學位的時間。學生時期的他喜歡騎著摩托車到處趴趴走,時常和同學躺在東海的草地上仰望純淨蔚藍的天空,心血來潮之際也和同學一起寫寫詩或者是創作小說,大學生活十分愜意。大三那一年他當上了系學會會長,他說這是他大學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開始深入了解學生一切的事務,更是一個學生開始從事初級政治事務的源頭!學習到不少的經驗。

回憶起在東海的日子,許多深刻又模糊的記憶一一湧上來。校園廣大,草木盎然青翠,可以自由自在的漫步,校內資源在當時已經算是相當豐富,學風很自由。而東海的勞作教育也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說:「勞作教育不像當兵那樣要付出大量的體力,適當的體力運動有助於身心健康。」而且勞作教育讓學生懂得「彎下腰」去做去學習,是一件很不錯的事。他也對勞作教育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說可以將午掃改為傍晚來實行,如果中午有課的同學這樣太匆忙,無法顧及用餐時間反而對身體有影響。下午,大地的燥氣都降下來了,是一個很適合打掃、活動筋骨的時間,也恰好配合了人體的生理時鐘。他既認真又體貼的為了同學著想一番,希望東海能夠越來越好,體制更加完善。

 德國留學 困難重重

 在德國留學期間,是他人生中所遇到最大的挫折、困難,原因是當時的魯爾大學碩士學位的承認名單上尚未有東海大學,教授沒有收過台灣學生的經驗,因此不願承擔責任。而學校的博士資格會議的開會結果要求林維杰先生必須通過專業論文的筆試與口試,方承認他的碩士學位。對當時的他實在是一大艱難的挑戰!剛到德國生活,修習的專業課程都還未開始,專業術語如何在一夕之間突飛猛進,真是強人所難啊!即使盡了最大的努力,結果還是讓人不如意。當時,遭受到的打擊非常大,感到被人羞辱了,他說:「一度想說不要唸了,放棄!」因此和教授的關係僵持了一年之餘。但就在自己堅持了一年之後,再度去挑戰,他,成功了!甚至是以成績優異吸引了教授的目光。如果沒有當時他對自我的堅持,結果將會迥然不同!然而,在撰寫博士論文中,教授的要求之下更換三次的論文題目,這令他差點畢不了業!幸好,危急中安然度過。訪問到這點時,他語重心長的說:「留學真的需要一些運氣,而且每位學者出國留學大多都會有一段悲慘的經驗。」

林維杰02
林維杰教授(右一)也深愛培養他的東海大學,每到哲學系友會時,就會和同學一起回東海支持系上和學校。圖為29屆畢業一起回校時的同學汪世琦、陳樹偉、吳學玉及鄭維棕(右二起)。

林維杰校友:「人生真的充滿許多偶然!」在訪問到是否興趣於研究中國哲學這一段,發出了這樣的慨嘆。在取得德國學位時,博士論文本來是要研究英美與整合整個歐陸的哲學,但被教授否決掉。二、三年後教授因對於中國哲學有興趣便要求他以此為論文題目,逼不得已之下也只能默然接受。而在回國幾年後,到了中研院「中國文學哲學研究」的工作單位下,免不了持續著中國哲學的研究。雖然本來是興趣於西方哲學,在陰錯陽差的因緣下踏入了中國哲學這區塊,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而當初至德留學也是因為太太,他本身則從未想過出國留學,所以人生真的充滿了偶然,未來千變萬化,不變的是勇於接受新挑戰!

 分享 期待

 林維杰教授給予讀哲學很多實用的建言,鼓勵、開創屬於他們的未來。

 第一: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

「想像力對一個人真的很重要」他說。這是他從大學以來到現在依舊不變的學習模式。他幽默的述說他求學歷程時不算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學生,但很注重於培養自己的想像力,從論文、修課,甚至是在學術圈做研究都大量運用了「想像力」思考模式,刺激大腦思維,所以想像力在他的成就上著實是一位大功臣!現在的教育多是升學主義掛帥為主,師長和學生過分注重成績,所以學生的思想發展空間都被束縛住了!反觀國外的教育,他們讓學生自由思考,自我發揮空間大,跟學生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林維杰校友在德國受過一些挫折,因為教授不斷給予挑戰,現在回首一顧,發現教授所給的壓力讓他更優秀。因此林維杰教授主張想像力很重要,如果人的大腦只停滯在某種舊觀念,就永遠不會進步,只是照著前人的東西依樣畫葫蘆罷了,所以現代人必須把新舊做結合,繼續求新求變!

第二:思辨讓你一生受用無窮

再來就是「思辨能力」,它是決定文明、文化的發展指標。從以前到現在東方的學習就偏向片段性的學習教育,所以他鼓勵學生在大一、大二就應該開始將學識、思維統整起來,把以前學習過的片段串連起來,整合為自己的思維,思想邏輯將會大幅提高。

思辨能力會讓人做事更有邏輯,在很多方面都懂得去做不同角度的思考,在思考中不斷的反覆印證,並尋找出問題的解答。我們要相信人的思考是浩瀚無際的,學習去思考,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第三:輔系修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哲學系」

哲學系是一個出路困難的科系,學長建議哲學系的學弟妹和文學院的學生至少一定要去修輔系,增加自己的第二專長,對於將來的就業有一定的益處,可達到加乘的效果。當然如果是雙主修或者出國進修也是對於未來的出路更是多了一分保障。聽到林維杰教授對哲學系學生的建議,我深深覺得不僅哲學系學生或文學院的學生需要增進自己的專長與視野,其他學系應該也要一些其它的專業來輔助自己,如果想要讓自己更優秀,就必須進修其他領域來充實自己。

林維杰校友這次回來東海演講,發現又增建了許多建築,很懷念以前的時光與人事物。期待東海的未來能夠更上一層樓,東海的莘莘學子們能擁有璀璨的未來。在將近一小時的專訪中,看到了林維杰校友的人生經歷是充滿了許多淬鍊,才有今日的成就,「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不正是這個道理嗎?而訪問過程中的我們亦是獲益匪淺啊!

 

(本文取自2011年6月http://alumnus.thu.edu.tw/story/425/9558)